贵州黔东南等地的山区,处于长江、珠江流域上游源头分水岭,高山梯田,海拔500-1500米,常年云雾环绕,生态优越,物产丰富,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农耕习俗,是诸多农业物种最后栖息地。这里没有重工业污染,水 源、土壤、空气洁净,出产的物产生态、安全、有机、味美。
入驻时间 : 2019-04-04
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
11354 访问 |
0 评论 |
0 评分 |
发布时间 : 2019-04-04 09:04
从大山深处到餐桌上 从濒临绝迹到大丰收 从无人问津到受欢迎 ...... 这就是隐藏在贵州黔东南大山深处的牛耕百家米 贵州黔东南等地的山区,处于长江、珠江流域上游源头分水岭,高山梯田,海拔500-1500米,常年云雾环绕,生态优越,物产丰富,保留着完整的传统农耕习俗,是诸多农业物种最后栖息地。这里没有重工业污染,水 源、土壤、空气洁净,出产的物产生态、安全、有机、味美。 遗憾的是,苗族乡民留得住世代守护的青山绿水,但随着交通的改善和地方经济的发展,很多祖先几千年驯化传承下来农业物种品种,也即将在此“失耕”,或将在此“绝迹”,一些品种或许收藏在遥远的地方某个冷库中,即便还是“活物”,却不知为“何物”。眼下,他们希望用一粒稻米,留住年轻人,留住乡愁。 |有牛哥让老种子回归| ·· 藏种于民!·· 杨正熙,人称有牛哥,是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第 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,大学毕业后回乡工作,先后任过县林业局副局 长、乡镇镇长、镇党委书记。 2012年秋,因为一个当地特有的水稻品种又在他眼下“绝迹” ,他毅然辞去职务,申请成为县科技特派员,专心地方农业物种收集与保育工作。这一年,他走遍黎平400多个村寨,采集到地方农业作物种子500多份,约有90个品种。 五年时间,他收集和保存侗族地区地方遗传水稻约70个品种,其中香禾糯40多个品种、粘稻10多个种、籼稻约10个种、粳稻3种。其中白米50多种,黑米6种、红米6种、胭脂紫米1种。 紫黑色稻米品种,米呈紫黑色,有浓郁的异香味,饭如胭脂,与白米混合煮,呈胭脂色,富含花青素。具有抗氧化、润肤、养颜等保健功能。 因为坚守爱情和遵循孝道,在黎平县尚重镇洋洞村一个叫掌盆的独家传种几十年。2014年4月5日,仅仅相差一个时辰就从地球上彻底消失,有牛哥从即将被送去碾米的杨秀川家抢救,收集到中国多次农业普查都以为已经消失了的濒危品种“胭脂紫米”,所幸的是被有牛哥发现才得以保存下来。 |有牛困境、百村发力| ·· 让好米得到传承了 ·· 为探索“藏种于民”的“活化”保种方式,杨正熙牵头成立贵州有牛复古农业专业合作社。2015年,保育传统老品种而生产的“守农有牛米”。至2016年底,入社社员865户,产销“守农有牛”米,成为“高端”稻米新宠。 2017年3月,贵州省黎平县洋洞村1397户5326人全部加入合作社,每一户社员负责种几种老品种每种一老品种交给多户社员种,全体村民成为保种人。种植原产地优质古老稻谷品种,拒绝转基因,绝不混杂异地稻米。 一个人要经历多少酸甜苦辣、坎坷曲折,才能历练成别人眼中优秀的自己! 一粒稻种要经历一场怎样的生命之旅,才能成为饭桌上、一小碗中的一粒大米呢? |苗族乡民用心呵护古老品种的传承| ·· 粮食=良人+良田+良种+良法 ·· 苗族乡民精耕细作,日出而作,日落而归,坚持传承农业文化遗产,遵循有牛传统耕作方式。诚心换匠心,将古法种植进行到底。 ▲人工牛耕 所谓的古法耕种,就是传统的手工耕种。众所周知,我国是世界农业最早起源地之一,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,从男耕女织到现代机械种植。虽然,农产品的产量提高了,但是质量却大大下降。 为了保护梯田耕地,这里的人都有一个共识,遵循时代相传的古法耕耘,在种植的过程中保护梯田原生态,拒绝机械耕梨带来的工业污染,而是选择牛耕的方式,用勤劳的双手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颗一颗耕耘。 ▲人工插秧 插秧时也很讲究技巧,前后左右要插得均匀,横竖都在一条线上,这样做是为以后秧苗的生长提供适宜的空间,秧苗通过充分的光合作用,才能长出好稻子。 |种植的古老品种| ·· 更具传承的意义 ·· 这里有很多稻米品种,有的稻桔梗特别长,叫高杆芒梗;有的只能靠着山泉水生长,叫山泉冷水香;有的稻谷的谷子上长着紫色的稻芒,叫纤身香禾;有的稻谷呈紫红色,碾出来的米,叫胭脂紫米...... 不同时期收获不同的品种,最长的生长期180多天,这些稻米由于种植环境和原生基因的不同,为保存更多传统稻米品种,侗苗族人传承几千年营养稻米种植传统“一户种多种、一种多户种”方式,也因此侗苗族人,解决难调众口的营养米饭。 这样混着吃的营养绝对是最丰富的,口味更是独特的香糯,这也许是你吃过的最有内涵的米,因为这些米担负着守护稻种传承文化的使命,我们叫这里的“守农有牛”百家米。 百家米,百家饭,也蕴含着中华民族传统“祈福”民俗:到很多人家去乞讨米,百家饭里有百家人的祝福,护祐小孩健康成长,保祐老人健康长寿!百家饭,色香味俱全,营养搭配,开胃,开心,是米中全家福。 百家米种植有良法,牛鸭鱼稻共存的的良好生态循坏。不施一克农药,稻鱼鸭牛共育,牛鱼鸭防治病虫害;不施一斤化肥,品种用牛草粪肥种植,只施牛草粪肥;不施任何除草剂,牛吃田埂田坎草,鸭鱼食水中草。典型的生态循环农业,比国外的有机农业更生态、环保。 生长在这里的稻谷,像有灵魂的孩子,以风为伴,以雾为舞,以阳光为友,以田间的牛鸭鱼相知相识相伴,自由自在地生长在大地的怀抱中,吸收天地天间的日精月华露,便赋予了大米这份独特的大自然美味。 经过的层层洗礼,从种子的保存、育秧、耕地耙田、田间管理、摘禾收割,到晒谷、清理稻谷、去芒、剥壳、碾米等漫长的过程。 ▲老品种—摘禾 每一颗都是依靠侗苗族父老乡亲真心实意地参与全程,每一颗稻米都是用乡亲们辛勤劳作的汗水换来的。古老稻米品种的收割不是人们想象中的用镰刀大把割,而是一支一支地用手指夹住刀片--摘禾, 人工脱粒。 ▲人工脱粒 晒谷子也是一个技术活。一堆堆谷子慢慢铺开,把多余的谷草拨到场坝的一旁,不间断要翻谷子,每翻一次谷子,旁边多余的谷草筛选出来。就这样日出而晒,日落而收,天气好的话,要晒5-6天,更好地吸收了更多阳光养分和保持谷子的精华。 从稻谷到大米,晒干后,还要经过层层工序的筛选。脱壳中被打断的米,个头过小的米,全部过滤。大米脱壳后,稻香会挥发,表面会氧化,所以选择真空包装,最大限度保证有机大米的新鲜,送到你的手中。 守农有牛百家米是用今年种植的30种老品种稻米,其中包括10多种纤身香禾,还有小麻红、高杆芒梗,山泉冷水香、胭脂紫米等品系混合在一起包装的。 守农有牛百家米在云雾泉水梯田环境下生长,用牛耕稻鱼鸭共存的种植方式收获的稻米,色、香、味营养一应俱全,煮出的饭香让人迫不及待的吃上几口,每一颗米饭都如此糯香剔透,让人胃口大开。 当家人朋友聚在一起,盛上一碗百家米煮出来的饭,其乐融融,暖心暖胃,这就是家的味道、爱的味道,这就是大自然对我们的恩赐! 每一个去过当地的人,尝过那里的米都一直在强调:这米真的好香!很好吃!尝过了,都会觉得以前的每一口饭,都是将就,真的忘不了纯纯的味道。 9月初,守护大地志愿者深入到访当地体验过,深深感受到这里的大米非同凡响,煮饭时,闻到满屋子都是米饭的诱人香气。吃上一口煮出来的米饭,米香浓郁,口感软糯劲道,放在口中细细咀嚼,越嚼越清甜,一不小心就多添了一碗饭,就算光吃米饭不配菜,也一口接一口不想停。 ▲吃的停不下来 曾经,这里与世隔绝,百家米只能出现在当地人的餐桌上。那些珍惜又珍贵的食材,不就是我们一直所寻找的吗? 于是,经过几番沟通、深入体验考察之后,美康辰、守护大地与【牛耕部落】达成了深度的合作,我们将一起把这些带着时光印记、保留着淳朴初心的食材,推荐给越来越多的人,期待能被更多人所瞩目,也希望更多人走进牛耕部落,一起参与牛耕生态文化的见证和传承。 一年仅一季的百家米新鲜上市 守护传承老品种, 集天地之灵气生长的百家米, 饱满、胶质浓厚、色泽晶莹透亮, 有一股独特的稻米香。 因山高坡远,完全牛犁,肩挑背扛, 山泉水冷,种老品种,产量很低,唯求品质, 于是成为成本最高的米! 贵,因成本! 贵,因品质! 这是有牛耕作------收获的稻米 比“有机”还牛! |